我的外婆出生在家境較為殷實的家庭,但是她不到10歲就失去了父親,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頂梁柱,家境從此一落千丈。她的媽媽是一個堅強的女人,含辛茹苦地將她們姐妹四人拉扯大。后面經人介紹,嫁給了我的外公。
她非常的勤勞。年輕的時候,一個人包辦了家里大大小小所有的農活和家務。每天天還沒亮就早早起床,生火做飯,就著簡單的米粥和咸菜開啟了一天的忙碌。每每回想起來,令我印象深刻的,總是外婆身著深藍色上衣,深灰色長褲,頭戴一頂寬邊的草帽,拿著鋤頭,一起一落就是一天。她總是習慣戴著她那雙破舊的手套,捏碎那些拳頭大小的土塊。她的臉上時常浮現著一抹微笑,看起來是那么和藹可親。洗衣服、擦地、做飯這些家務活,總少不了她的身影。她是一個耐不住閑的人,家里農活不忙的時候,她會和村里的婦女一道去市區售賣農產品和一些織物,用于補貼家用。
她十分的節儉。她總是不讓我們把報紙和塑料袋丟掉,說塑料袋可以用來裝垃圾,報紙可以拿去擦玻璃。她還總是把舊衣服剪成小塊,用來做清潔布。每次淘米的水她都留著,用來澆她心愛的小綠植。就算現在洗衣機已經十分普遍了,她還是舍不得用。她的言行舉止,教導我要減少浪費,珍惜資源。外婆雖然沒有讀過什么書,但是她有著自己的人生智慧。她經常和我們狼來了的故事,告訴我們,誠信是一種財富,只有誠信,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。尤其在社會上,誠信的重要性更加凸顯,只有誠實守信,才能建立穩固的人際關系,才能在社會上立足。
幾年前的一個早上,外公中風了,全家人都陷入了焦慮和擔憂的情緒之中,外婆她每天都在醫院陪伴著外公。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之下,外公的病情有了起色,可以說話,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翻轉身體,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活動。這些看似微小的進步,在外婆的眼中是欣喜和希望。但中風后的恢復期是個漫長的過程,外公從一個熱情健談的人,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,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變得消極和傷感。外婆看在眼里,就常常跟外公分享一些身邊有趣的事情,讓他忘卻病痛的煩惱。每天帶著他練習走路,每每有厭煩抵觸的情緒時,她總是細心地開導,給予他鼓勵。她從未抱怨過自己的艱辛,而是默默地付出。
最后,外公還是離開了,外婆將自己的痛苦深深壓在了心底,變現得異常平靜,想要平靜地陪外公走完最后一程。她細心地整理外公的遺物,聯系親戚朋友,安排葬禮儀式,評估每個細節和步驟。她想盡所有的方法,保證外公能體面的離開這個世界。我清楚地記得,出殯的時候,外婆終于還是繃不住了,放聲痛哭,嘴里責怪著外公為什么要丟下她離開。在這場悲痛離別中,對外婆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,她和外公結婚60多年,他們一起經歷了無數的風雨,相互扶持走到今天。到現在我還時常看到外婆一個人坐在床頭凝視外公的照片,讓我真切感受到外婆深深地孤獨和哀傷,但是她在我們面前依然表現得很堅強,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每一個家庭成員。
外婆還積極參加社區里的義工活動、讀書看報,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忙碌,以此來沖淡心中的思念。慢慢地,外婆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,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。外婆用她的一言一行教會了我很多,讓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挫折,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堅強的面對。